临床试验曝出死亡病例,阿尔茨海默新药前景几何?

  发布时间:2025-05-08 04:01:10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全球约有5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未被完全破译。图为国内一家医院老年科,这里住着五十多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视觉中国/图)用“一波三折”这样的词,远不足以描述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道路 。

全球约有5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临床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未被完全破译。试验死亡图为国内一家医院老年科,曝出这里住着五十多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病例 (视觉中国/图)

用“一波三折”这样的茨海词,远不足以描述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道路的默新崎岖。

据美国医疗科技媒体STAT披露,药前在经历了跌倒、景何中风和心脏病发作后,临床一位参与阿尔茨海默病药物lecanemab临床试验的试验死亡男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去世。该药由跨国药企卫材(Eisai)与渤健(Biogen)联合研发。曝出

阿尔茨海默病是病例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俗称“老年痴呆症”。茨海全球约有5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默新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未被完全破译,药前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仅批准6款药物,其中5款为改善认知功能药物,并不能治愈该病。

作为一款备受瞩目的新药,lecanemab已走过至少15年的研发周期,距成功仅一步之遥。2007年卫材从一家瑞典药企手中购得该药全部权益,2010年开启I期临床。2022年7月,卫材公布了积极的III期临床试验顶线数据(对临床主要终点如安全性和疗效等作摘要分析),死亡事故即发生在此轮试验中。

2022年11月3日,卫材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所有已知的安全信息表明,lecanemab并不会提高死亡风险。在II期研究中,接受lecanemab治疗的患者死亡率并不比安慰剂组的患者更高。

不过,死亡无疑是临床试验中最严重的不良事件之一。目前卫材已向FDA递交了药品上市申请,但需要为药物安全性作出回答。一年前,阿尔茨海默病新药阿杜卡奴单抗(aducanumab,商品名Aduhelm)虽有更严重副作用数据,且同样在临床试验阶段出现死亡病例,但最终获FDA批准。

“在这个领域(阿尔茨海默病)里,目前没有真正我们认为能够治疗或延缓病程的药物,所以监管方的态度可能会更加开放和积极一点。”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沈一峰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

卫材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11月29日在由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发现基金会举办的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试验大会上,公司将公布包括安全数据在内的完整III期临床数据。

受试者意外死亡

lecanemab的III期临床试验被命名为“明晰”(Clarity)。根据设计,该试验于2019年3月开始,共招募1566名出现早期症状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18个月的双盲阶段后,再接续一个历时2年的开放标签阶段。

临床试验开放标签阶段与双盲阶段正好相反,患者和研究人员都知道服用的是药物还是安慰剂。安慰剂指的是不含任何药理成分的制剂。

STAT获得的可疑不

  • Tag:

相关文章

  • Naspers否认与财团谈判出售腾讯股权 但其减持动作已持续四个月

    近日,有市场传闻称,中信牵头的财团正在与腾讯大股东Naspers 进行谈判,以购买该集团拥有的所有腾讯股份。对此,Naspers子公司Prosus于11月1日发布声明称,上述内容是推测性的,为不实消息
    2025-05-08
  • 日照渔民捕到一条中华鲟 饭店老板斥资收养

    本报讯(记者 夏宗伟) 12月7日,东港区涛雒镇渔民在海州湾渔场平岛近海水域拖网捕捞时,误捕到一条中华鲟。当地海鑫园海鲜城的老板吕启来得知后,花800元钱买下了这条体重2.3公斤、全长75厘米的稀有鱼
    2025-05-08
  • 日照一中4名同学获全国信息学奥赛一等奖

    本报讯通讯员 安风旗)12月15日,从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组委会传来喜讯:2009年第十五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成绩揭晓,日照一中齐飞、刘骐硕、胡文涛、李振4位同学获全国一等奖,陈俊豪等4位
    2025-05-08
  • 我市首届优质服务单位受表彰

    本报讯记者 曹伟)为进一步推进全市企业诚信建设,提高经营者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自觉性,打造企业服务品牌,12月8日,日照市优质服务单位表彰大会暨日照市企业发展联合会理事会会议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梁云爱
    2025-05-08
  • 重伤无法自理后,一个单身女性的自救与思考

    裴谕新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大食/图)被打碎的日常裴谕新坐在自家影视墙前的椅子上,穿一条红色连衣裙,腰杆笔直。影视墙上挂着父亲的画以及她从各地搜集来的画作,“单身就是这点好,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布置房子。”前
    2025-05-08
  • 市建委实施六项民生保障工程为民解难事

    本报通讯员 王海洋 12月6日上午,阳光明媚。“去年还住村里的平房,今年变成城里人啦!”文化路社区的刘大爷刚拿到新房钥匙,看着宽敞明亮的安置房,心里热乎乎地说。今年以来,市建委大力实施民生保障工程,把
    2025-05-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