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热点 >>正文
地震波揭示地球内核的精细“纹理”
热点5人已围观
简介一个国际科研团队通过分析地震波发现,地球最核心部位的固体内核不是一个质地均匀的金属球,它有着复杂精细的内部结构,记录着地核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在薄薄的地壳和近三千千米厚的地幔之下,是主要由铁和镍组成的地 ...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通过分析地震波发现,纹理地球最核心部位的地震固体内核不是一个质地均匀的金属球,它有着复杂精细的波揭内部结构,记录着地核的示地形成和演化过程。
在薄薄的球内地壳和近三千千米厚的地幔之下,是精细主要由铁和镍组成的地核,分为液体外核和固体内核两个部分。纹理这项由美国犹他大学等机构进行的地震研究显示,地球内核质地并不均匀,波揭而更像多种材质编成的示地织毯,遍布着尺寸小于10千米的球内异质“纹理”,这种不均匀性在内核表面以下500至800千米的精细区域中格外明显。
高频地震波穿透地核时,纹理会受内核结构的地震影响发生散射。研究团队利用2455次5.7级以上地震的波揭数据,根据地震波散射强度绘制出地球内核的三维结构图,论文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
研究人员说,新模型将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地球内核的历史,以及地球生命的重要保护伞——地球磁场的产生和演变。地球内核直径约2442千米,只占地球总体积的不到1%,但对地球磁场的存在至关重要。
地球诞生于幼年太阳周围的尘埃盘中,物质团块撞击释放的能量使新生的地球处于熔融状态,密度较大的金属下沉形成地核。液态外核不断流动,内核部分则在高压下成为固体,正是这种结构使地球拥有较强的磁场,保护生命免受太阳风和宇宙射线等带电粒子流的伤害。
Tags:
相关文章
中国水科院减灾中心吕娟:战略上要做好抗大旱、抗长旱准备
热点2022年8月19日,江西九江,鄱阳湖裸露的湖底因干旱龟裂。 视觉中国/图)仍处于汛期的长江流域正在经历严重干旱。2022年8月中下旬,洞庭湖和鄱阳湖水面面积较6月缩小3/4;湖北鄂州位于江心的观音阁 ...
【热点】
阅读更多东港区企业联网直报“三到位”
热点本报东港讯本报通讯员)东港区统计局根据国家统计局7月份将在全国进行企业联网直报“三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立即安排部署,做到“三到位”,确保全区企业联网直报“三查”工作顺利进行。 该局结合 ...
【热点】
阅读更多口岸办:建“阳光口岸”服务经济发展
热点本报讯记者 刘玮玮 通讯员 陈常青)全市科学发展现场观摩推进会结束后,市口岸办组织口岸单位观摩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现场,动员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举措,更好地服务全市经济发展。 该办立足 ...
【热点】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