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者眼中的“断亲”:不是社会问题,也不代表社会进步
2023年春节,断亲出门走亲戚的社会社会社郑州市民。不过不少年轻人已趋向“断亲”。眼中也(人民视觉/图)
“年轻人断亲”这一社会话题持续引发热议。不代表
越来越多的问题年轻人不走亲戚,与亲戚之间的进步聊天内容成为网络吐槽的热门话题,进而诞生了大量“反向调教亲戚”的断亲搞笑短视频。这在胡小武看来,社会社会社在大城市工作的眼中也人,回到故乡其实会有一种不适应感,不代表就像“故乡已是问题异乡”。
这位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进步同时也是断亲城市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长期关注城市青年问题。社会社会社他将“断亲”定义为懒于、眼中也疏于、不屑于同二代以内的亲戚互动和交往的⼀种现象,简单讲就是基本不走亲戚,而不是⼀种正式声明的断绝亲戚关系。
2022年底,胡小武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青年“断亲”:何以发生?何去何从?》。他通过调研发现,年龄越小,与亲戚联系越少,尤其是“90后”和“00后”群体,断亲已成为一种社会常态。而随着互联网和城市化发展,这个趋势仍在加强。
城市化带来的社会变迁,经由经济上、空间上、互联网生活方式上的转变,导致年轻人做出不同于父辈的断亲行为。“它是中国社会变迁的结果,我没有把它当作社会问题去理解,这是一种客观的结果。”胡小武说。
胡小武。(受访者供图/图)
亲缘关系里的拉力和推力
南方周末:你是从什么时候注意到断亲概念?
胡小武:从概念上的接触应该是在2021年的7、8月份,但是我自己看到这个概念之后,根据我们做社会学研究的通常方法,就是对自己的个人经验史、生活史做了一些梳理。
我是75后,江西人,从江西的小地方到了南京这样的大城市,离故乡千里之外。二十多年过去,我都面临着疏于和老家亲戚交往的行为。我有一个妹妹在浙江,妹妹的孩子跟我的孩子算是特别亲的二代亲,但是两个孩子一年到头最多见一次面。如果大家暑假有空,就见两次。这种跨时空的距离感,也就是中国城市化带来的开放和流动的宏观结构,最终产生了一种中国社会结构的变
(责任编辑:社会)
-
“科技+”成为各地田管关键词 希望的田野按下农业生产“升级键”
央视网消息:农业农村部最新调度显示,夏季粮油的主要作物冬小麦进入灌浆期,冬油菜开始收获。今年,全国冬油菜面积稳中有增,达1.1亿亩,丰收在望。随着东北地区春播全面展开,全国春播进入高峰。据农业农村部农 ...[详细]
-
▲家兔、野兔、新生小兔和谐共处海峡网讯 (海峡导报记者 范希平 通讯员 徐展辉) 生态环境改善,野兔数量增加,竟然跑到动物园里来做客,好吃好喝得不愿走,还和动物园原有的家兔喜结“良缘&rd ...[详细]
-
昨日,记者从厦门交警获悉,今年以来,厦门共有20人被处以终身禁驾,年龄最小的仅24岁,年龄最大的52岁。因被处以终身禁驾,意味着这些人这辈子都和方向盘无缘了,终身再不能驾驶机动车。数据显示,今年1月1 ...[详细]
-
在国庆“黄金周”即将到来之际,厦门重磅推出新的落户政策,大大降低落户厦门的门槛,这对于厦门的楼市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昨日,导报记者采访的多位资深房地产业者均认为,目前厦门房价处于 ...[详细]
-
中国台湾网5月7日讯 4月27日,黄山市委书记丁纯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全省对台工作会议精神。会议指出,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落实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积极作为, ...[详细]
-
海峡网9月2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彬彬/文 高慧平/漫画)父母总是为下一代忧心,但有些爹妈消极过头,经常念叨生活各种难处,没有看到积极的一面,让家庭陷入沉闷的氛围中。古时候有个老妇人,她有个儿子卖雨伞 ...[详细]
-
利用商家满减、平台红包和淘宝粮票,吕先生在饿了么点单,不花钱吃“霸王餐”。(图为吕先生以前的订单截图)海峡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兰京)最近,上海一市民凭借满墙的优惠卡省下全家80% ...[详细]
-
海峡网9月21日讯福建日报通讯员 吴志平) 笔者20日从厦门海关获悉,随着中秋佳节日益临近,该关已监管多件来自香港和台湾地区的月饼包裹,其中部分月饼中含有蛋黄、火腿等成分,按规定须作退运处理。据厦门海 ...[详细]
-
“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持续开展 多地力促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央广网北京4月27日消息记者孔颖)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2025届高校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正持续开展,各部门、各高校积极促进人才供需对接,精准开展就业帮扶,引导高校 ...[详细]
-
中秋假期,很多小朋友来感受博饼欢乐。见习记者 郑炜 摄海峡网讯(海西晨报见习记者 郑炜 记者 张薇)中秋节假期,《海西晨报》与读者共度“博饼狂欢节”,22日和23日晨报把博饼的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