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辛追夫人棺椁被手机砸到?“敬畏之心”亟待唤醒

辛追夫人棺椁被手机砸到?“敬畏之心”亟待唤醒

2025-05-07 12:14:41 [头条] 来源:智库焦点纪实

“哥们,敬畏之心你是辛追醒怎么把手机跨过层层台阶,从17米高砸到辛追夫人棺椁上的夫人?2000多年的木椁终是让你给砸了个坑啊……”

日前,一则“辛追夫人棺椁疑似被游客手机砸穿”的棺椁消息火速登上热搜。所幸湖南博物院事后证实,被手只是机砸玻璃受损,棺椁本身没有受到影响。到亟待唤只要稍稍对马王堆有所了解的敬畏之心人就会知道,两千多年不腐的辛追醒辛追夫人尸身极度脆弱,是夫人明令禁止闪光灯拍照的,更别提掉落手机这样的棺椁大意之举,但如此“虚惊一场”依然上演,被手值得深思和反省。机砸

不仅如此,到亟待唤全国各地博物馆在被“挤爆”的敬畏之心同时,游客不文明行为也屡有发生。前不久,一名抱娃女子跨越拥挤人群、越过护栏,在兵马俑坑的坑道边上行走,就曾引发网络舆论热议。

一边是网上预约拼手速,一票难求,展览入口处大排长龙,另一边却是展厅内一些儿童追跑打闹无人管束,个别游客随意触碰展品,使用闪光灯拍照,高声喧哗、乱丢垃圾,甚至还有人把带货的“直播间”搬进博物馆……公共场所都有自己的“行为规范”,比如搭乘地铁要“先下后上”,为何迎来“泼天流量”的博物馆,意味着知识与文化宝藏的胜地,偏偏成为缺乏公德约束的“重灾区”?

对此,有不少热心人士建议,馆方应进一步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和参观秩序治理,积极开展文明劝导服务,甚至可以将少数不文明参观情节严重的当事人列入“黑名单”、限制入场予以惩戒。但面对前来观展的茫茫人潮,这些措施耗费的技术和人力成本同样不容小觑,还可能“治标不治本”。

归根结底,营造良好的观展环境,就必须从根源上杜绝各类不文明行为,唤醒公众内心深处对文物的尊崇。讲好文物故事只是第一步,唤醒公众对文物的情感体认,博物馆还要“多走几步”。应从展览策划、文物讲解到公共活动等多方面入手,让文物展陈与普通观众发生更多的情感共振,让每一位进入博物馆的游客发自肺腑地认识到,每一件文化遗产,都不是单纯的物质载体,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千百年世代传承、维系的精神载体,是让我们每个人“思既往而追来者”的精神依托。

“但存前朝一片瓦,留与子孙细把玩。”这当然不仅需要博物馆的努力,也需要在学校通识教育、家庭教育等社会环节齐齐发力,提升参观者的公德心和素质,让文物成为公众情之所依、心之所系的“老朋友”。

同时,启发敬畏之举也需要“仪式感”。《孟子·离娄下》有云:“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古人进行重要事务之前,都要沐浴更衣以示尊敬。观展也应当有“仪式感”,近距离接触文物时做到“从心而不逾矩”,才能让每个人都充分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汲取丰富的精神养分。

“像爱护生命那样爱护身边的文化遗产。”在爱护文化遗产面前,博物馆与游客应是两相情愿、“双向奔赴”。任何外在的约束,也永远抵不过内心的热爱与“敬畏”。

(责任编辑:综合)

推荐文章
  • 花1元治空气,可换来3.5元回报|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

    花1元治空气,可换来3.5元回报|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 2024年9月5日,蓝天下的北京首钢园区,PM2.5仅为1微克/立方米。南方周末记者宋炳晨/摄一场夜雨洗去了北京城的喧嚣,天空宛若碧玉,在昔日首钢园区冷却塔后展开,远处西山上的小亭清晰可辨。烟囱高耸, ...[详细]
  • 百名院士专家将齐聚日照论“科技”

    百名院士专家将齐聚日照论“科技” 本报讯通讯员 王统纪)10月26日,港城日照将迎来今年省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场科学盛会——2010年山东省科协学术年会暨第二届山东·日照蓝色产业科技论坛。据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梁 ...[详细]
  • 前十个月全市国税收入突破200亿

    前十个月全市国税收入突破200亿 本报讯通讯员 杨诚 杨率征)今年1—10月份,全市国税系统共组织国税收入2098034万元,同比增长41.06%,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收入增幅和收入总量分别居全省第2位和第5位。其中,海关代征税收 ...[详细]
  • 日照民营经济进入向好关键期

    日照民营经济进入向好关键期 本报讯记者 滕聿刚)记者从市民营经济发展局了解到,前三季度,我市民营经济完成总产值2078.8亿元、增加值5049.3亿元、出口交货值 117亿元、营业收入1946.8亿元,增长15.5%、15.7 ...[详细]
  • 夫妻双方各回各家过年,你能接受吗?

    夫妻双方各回各家过年,你能接受吗? 最近,一则关于“过年回家”的消息登上了热搜,来自广州的李小姐结婚6年,与丈夫已连续4年各回各家过年。广州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姚华松刊文表示,如果夫妻间有真感情,如果男方和男方家人足够通情达理,那么,对于女 ...[详细]
  • 日照市要消除厂务公开的“空白点”

    日照市要消除厂务公开的“空白点” 本报讯(记者 王娟)11月4日,记者从收听收看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暨单位表彰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我市将进一步抓好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扩大覆盖面,消除“空白点”。 据悉,在 ...[详细]
  • 日照血库血液库存能满足急救需求

    日照血库血液库存能满足急救需求 最近,一场“血荒”引发了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关注。据媒体报道,昆明、南京等一些城市血库纷纷告急,导致多台手术延期。日照血库的情况怎么样,自然成为市民关注的问题。记者昨天进行现场采访发现,日照血库的血液库 ...[详细]
  • 日照市举行《第一书记》首映式

    日照市举行《第一书记》首映式 本报讯记者 王美莹)11月4日上午,我市在数字影院举行电影《第一书记》首映式。市领导毛继春、张喜忱、钱焕涛、崔亮、戚素芬与市直部门、单位的党员、领导干部等500余人观看了演出。 电影《第一书记》根据安 ...[详细]
  • 台青创业4.0时代,“两岸是互补的”

    台青创业4.0时代,“两岸是互补的” “大家常说,佛山是个有功夫的城市,而新一代台青也是有‘功夫’才敢来佛山。”2024年10月18日,当选为新一届佛山市青年台商会会长的王俞又向南方周末记者如是表示。自2014年7月18日正式成立以来,佛 ...[详细]
  • 郑守仪院士到实验高中作学术讲座

    郑守仪院士到实验高中作学术讲座     本报讯记者 王秀洁)    10月27日上午,日照实验高级中学能容纳500多人的报告厅内座无虚席,我国著名海洋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守仪应邀来此作了题为“大海里的小巨人——— 有孔虫的科学 ...[详细]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