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吃海”到“耕海”
本报记者 许静
10月11日下午。吃海岚山区岚山头街道官草汪村。从到耕海
村民常言学拎起一根皮条(贻贝附着基)向大家展示,吃海上边密密地布满了黑色贻贝。从到耕海他说:“这是吃海前几天不小心弄断的。在海里还有4万多根,从到耕海再过两三个月就成熟了。吃海”
虽是从到耕海头一年养殖,常言学却充满信心:“贻贝被称为海中鸡蛋,吃海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从到耕海营养物质。海州湾有9条河流入海,吃海饵料丰富,从到耕海贻贝品质尤其好。吃海今年雨水多,从到耕海贻贝个头大,吃海肥度高,我这4万根皮条预计能收获200万斤。”
拥有15年海水养殖经验的宋祥善,今年也将养殖量扩到了4万根。他说,自己去年上了3万根皮条,收入100多万元。今年一方面扩大了养殖规模,另一方面将养殖区域设在离岸更远的海域,这样水质好,产值高。
多少年来,岚山头人一直临海而居,过着传统的渔家生活。然而,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日益枯竭,岚山头人勇敢地掉转“船头”,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据悉,全街道从事贻贝、紫菜等海水养殖的约110户(其中公司30余家),海水养殖面积10万余亩,贻贝养殖规模户均4万根皮条,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海水产品养殖基地。
街道合理规划海域,充分发挥两家浅海养殖协会的作用,大力推进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进一步提高了全街道渔民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在前三岛,“耕海”的区域已走向深蓝。
通过投放礁体、石块、报废渔船等措施,这里构建起大型人工渔礁。前三岛水产开发有限公司近日录制的海底录像显示,五颜六色的海藻随波摇曳,礁体间隙的隐秘处趴着安静的鲍鱼、海参,大大小小的鱼群来回游弋,活脱脱一个“海洋牧场”。
“万亩海洋人工牧场项目已列入半岛蓝色经济计划范
(责任编辑:综合)
- 厦门11岁小将发挥出色 帆船世锦赛夺4.2级世界亚军
- 日照首次举办青少年事务社工人才培训
- 日照高速11月5日开始正式启用26处电子警察
- 省内首家“京东校园实训中心”落户山东水利学院
- 再见了,火车票 厦门已实现刷身份证进站上车
- 日照帮扶130个省定贫困村 170个市定贫困村
- 羊血掺假!日照利群、凌云、大润发等商场被通报
- 日夏线(傅疃河大桥至新兴村)道路全封闭养护施工
- 高温炙烤下电线起火 被巡逻民警及时扑灭
- 日照出台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5 — 2020)
- 文明日照创城速评十四:以道德模范作标杆提升市民素质
- 日照市青岛路片区拆迁改造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
- 当事人滥用管辖权异议 厦门海沧法院开出万元罚单
- 日照再设一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目前共5家